市民游览南山公园,感受城市环境变化。
天气渐暖,锦州南山公园迎来大批春游的市民。一年前还是荒山野岭的南山,如今已经成为集城市山林区、林地休闲区、生态发展区三大生态功能于一身的城市热门旅游景点,被誉为“城市之肺”。南山公园是近年来锦州加快生态宜居环境建设、改善民生的一个有力佐证。
“一山两河”整治提升城市颜值
提起锦州市近年来最重要的民生实事,不能不提“一山两河”整治修复工程。市民发现,城市河流越来越干净了,游玩的去处多了,绿化水平提高了……“两河”治理工程,是改变城市颜值的一块硬骨头,而从实际效果来看,小凌河与女儿河的治理令市容市貌的改变最直接。
发展教育事业增强软实力
城市的颜值提升了,软实力更不能忽视,教育便是重要的指标之一。
小街小巷改造治百姓心头病
和教育事业一样,小街小巷的环境也关系到千家万户。今年,锦州市把治理城市的焦点转移到小街小巷。
2016年末,家住锦州市凌河区徐州街的居民王丽收到一份调查问卷,“你希望对哪些街路进行建设改造?”“改造后的街路要达到什么效果?”调查问卷上关于改造小街小巷的问题,令王丽十分关注。“我在调查问卷上写下了想要政府改造徐州街的建议。徐州街因为废弃铁路的存在,多年来一直脏乱差,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了很大困扰。”王丽说。
几天前,施工队伍开始进驻徐州街进行施工时,王丽觉得非常诧异,打听之后才知道,政府启动了徐州街改造工程。“难道我的建议被采用了?百姓说的话这么管用啊!”王丽说。
今年,城乡小街小巷建设被列为锦州市重点民生工程。市、县主城区和农村的13816条小街小巷将彻底改变脏、乱、差、破的现状。与过去由政府部门规划整治街路不同,今年锦州市小街小巷的治理由百姓说了算。在工程开始前,锦州市发放调查问卷22万份,收集小街小巷治理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。“哪条街路市民反映的情况最多,市民想让自己家门前的小街小巷变成什么样,这些建议我们都进行了统计,并根据统计后得出的结果对症下药。”城乡小街小巷建设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负责人说。
翻开锦州市改善民生的成绩单,除了“一山两河”治理、基础教育建设以及小街小巷整治外,“文化建设年”“脱贫攻坚”“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”“锦州市养老综合服务中心投入使用”等一批民生实事数不胜数。锦州市委、市政府方向正确、思路清晰、执行有力的改善民生举措,令民生工程真正落到了实处,令锦州市民的幸福感得到实实在在的提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