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锦城十景第一景:红色文化伴我行
2015-06-30 14:13:19 中心动态

  在人生的列车上,我们常常不能一同下车。如果来不及告别,那就在心里默默记得彼此,时不时拿出来温习,想想我们曾一起走过的峥嵘岁月。

  让我们带上崇敬,抵达锦州之旅第一站,辽沈战役纪念馆。

  记得电影《辽沈战役》中林彪司令员的一句话:“预取东北,必先夺锦州”。战争的年代造就了战士们的勇敢与坚强,勇敢与坚强的烈士们用鲜血才铸就了今天的巍巍中华!


  胜利之门

  辽沈战役纪念馆辽胜利之门是由三个单体建筑组成,前面两个单体建筑都有一个斜度,从远处看是一个英文字母“V”,是胜利的象征,同时又像张开的手臂,敞开胸襟迎接来自国内外的游客 。由两个建筑主体单块形成的门,透视出辽沈战役纪念馆深远壮观的背景。

辽沈战役纪念馆


  英雄丰碑

  辽沈战役纪念馆成立于1959年,目前新馆坐落在锦州火车站东侧铁路桥的北面。馆区占地18万平方米,园区内松柏挺秀,绿草如茵,环境幽雅而肃穆。贯穿南北的中轴线,将门、塔、馆主体建筑联成一体,使游人产生逆岁月而上的感觉和纪念性历史情境。与其间的纪念馆、纪念塔、烈士名录碑等景物,构成一组完整的具有革命纪念意义的建筑群体,在苍松翠柏的掩映下,更加引人入胜。

辽沈战役纪念馆


  梁士英墓张士毅墓

  在辽沈战役纪念塔东侧60米处有两座相并列的陵墓,在西侧的是梁士英墓、在东侧的是张士毅墓。梁士英、张士毅是在辽沈战役中牺牲的两位著名烈士。两位烈士墓的建筑形式完全相同,为花岗岩结构,长3.2米、宽2.4米、高0.7米。北立墓碑,记述烈士生平及贡献。墓地呈扇形,周围环以苍松。梁士英墓为衣冠冢,张士毅墓为尸骨墓。

辽沈战役纪念馆


  烈士名录墙

  辽沈战役纪念馆烈士名录墙座落在辽沈战役纪念塔南面两侧。主体由花岗岩方石砌成,碑面镶贴黑色磨光花岗岩板,烈士碑廊高为2.5米,长为258.99米。分首碑、主体碑、尾碑三部分。主体碑铭刻在东北解放战争中牺牲的烈士英名。按《东北解放战争烈士名录》共有5万多名,去掉当年牺牲重名的烈士,实刻47100多位。名录为魏碑体。名字总体按1945、1946、1947、1948年和姓氏笔划顺序排列,外国籍和女同志有标注。尾碑为彭真和伍修权的亲笔题词。“后记”为捐资单位名称及损款数额。

辽沈战役纪念馆


  特色主题

  辽沈战役纪念馆基本陈列的主题是“决战决胜”。总体设计思路是突出主题,把握重点,强化亮点,即体现军事题材特点,又具有现代性。设计的基调和风格是庄重、精练、舒展、大气。设计的原则是坚持内容编排、形式设计、展示手段上的创新和有机结合,注重博物馆展陈语言的运用和总体环境艺术氛围的营造。

辽沈战役纪念馆


  全景墙

  辽沈战役纪念馆主体建筑面积8600平方米。馆内设有序厅、战史馆、支前馆、英烈馆和全景画馆。陈列内容全面反映了东北解放战争的历史,突出展示了辽沈战役的胜利进程,揭示了战役胜利的诸多因素及伟大意义。其中《攻克锦州》全景画馆为国内首创,被称之为“中国第一馆”。全景画馆采用绘画、雕塑、灯光、音响等多种艺术形式,生动地再现了辽沈战役的关键性战役--攻克锦州的宏大战争场景,是中国博物馆和美术史上的开山之作。

辽沈战役纪念馆


  辽沈战役纪念馆不仅是历史的丰碑,也是人民的怀念。馆藏丰富的文物和史料,成为辽沈战役研究和展示中心。革命纪念性建筑与现代园林融为一体,成为全国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军事文化旅游的胜地。

 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,在这个7月1日中国共产党的建立的日子里,小编合上辽沈战役纪念馆这部历史的古籍,和您一起深深的鞠上一躬,向牺牲的先烈们告别!

辽沈战役纪念馆


  地 址:锦州市凌河区北京路五段1号

  门 票:凭身份证免费领取

  开馆时间:8:30-17:00 (周一闭馆)

上一篇:锦州十景序言:最美不过锦州下一篇:锦城十景第二景:古塔传说
关于我们  |  企业文化  |  联系我们  |  诚聘英才
锦州市便民家政服务中心 © 2009-2025